第(2/3)页 李昭现在已经可以肯定,这个庞然大物竟然能跑到二十码以上。 大概也就二十三四码的样子,因为这个东西本身的重量就很大。 能在这种时代一次性跑到二十多码,是超出了李昭的预料的。 在爆发力上,这个车子可能是不如自行车和骑马的,但如果论持久力,那肯定是这种占优。 如果将轨道铺设的足够长,长时间的行驶情况下,这辆车无疑是当前最快最稳定最完美的。 车子在距离终点还有三四百米的时候,就已经开始降速了。 最终平平稳稳的停下,李昭真的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东西所带来的震撼。 他甚至都不敢想,如果继续研究下去,是不是未来三五年内,真正的火车就可以出现了。 现阶段,这个车肯定是算不上火车的,因为它距离火车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。 可尽管如此,也是跨出了相当远的一大步。 “那你们是怎么掉头的?”李昭站在原地问道。 “找马匹拉!”叶思远一脸尴尬,倒车的技术他们还没研究出来。 李昭哭笑不得,这毕竟才刚起步,他也能理解。 “那你有没有想过,如果以后这个重量减少了,那可以前后都安装一个车头,这样,任何一方都可以当成是车头?”李昭提醒道。 叶思远闻言,眼神猛然一亮:“对呀,这是个好办法,而且,这个车也还有诸多的缺陷。” “比如呢?”李昭好奇。 “殿下,您发现了没?虽然速度很快,但这是仅限于平地,如果咱们行驶在山区地带呢?如果遇到了稍微陡峭一点的坡呢?”叶思远一脸凝重:“就凭现在咱们这种技术和动力,车子大概率是爬不动的。” 李昭听到这话,不得不重新开始打量叶思远。 这家伙真的是个天才。 因为当初国内在发展火车时,也遇到过相似的麻烦。 如果遇到山体,除非是开隧道,但即便是开隧道,成本也高。 而且不可能会一直一路平坦,是一定会有一定坡度的。 如果后面承载的东西多,那么必然会让整个车子倒退下来。 要想将这个问题解决,首先就得让动力系统进一步提升。 其次,就是要将坡度的问题解决。 非必要的情况下,自然是不能开山,因为开山的成本太大了。 如果可以直接架设铁轨,那么才是最节省时间和成本的。 当然,动力不足的问题,让李昭想到了当初历史书上学过的知识,詹天佑的之字轨道。 当初,国内被技术制裁的时候,国内又没有更好的办法。 第(2/3)页